相關連結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13/6692649
買醫療保險首先要確定「有沒有得賠」。隨著醫療技術進步,即便像癌症這樣的重大疾病,被治癒率超過五成以上,醫療險有沒有理賠癌症、有沒有賠重大疾病,就很重要。
任家蓉處理的理賠案例裡頭,有些意外事故花費驚人。以肋骨鋼板為例,一根鋼板可能8.5萬元,被保險人因意外事故撞擊肋骨斷了,裝六支就要五、六十萬元,所以,不見得重大事故才會讓存款一下子消失殆盡,交通事故、意外事故都有可能讓存款快速消失。
所以購買醫療保險第一個要檢視的就是有沒有得賠,而且要確定有賠意外導致的醫療、有賠癌症、有賠門診手術,以及各項必要的醫療行為。
任家蓉提醒,有些舊的醫療險,放化療或是比較先進的癌症治療,醫療險並不理賠,近幾年發行的保單則是還好,只有門診手術賠不賠的問題。
第二階段要思考的是「醫療保障夠不夠」。醫療保障額度夠不夠的問題,要站在消費者的預算來考量,如果想買到保障足夠但財務預算又不夠,可以找替代品或是一次性的商品,例如產險的健康險,或是1年期的團體保險來補充。
任家蓉指出,醫療險夠不夠包含兩個考量,一是醫院的病房等級、雜費跟自費藥品,保險金能否涵蓋前述支出,屬於醫療品質的思考;第二是生活開銷的部分,被保險人如果同時也是家裡的主要收入者,尤其須要考慮此點。
最後要思考的是「這張保單好不好」。保單好不好見仁見智,曾經有人問任家蓉,多少保費預算才需要考慮想買的醫療險好不好,任家蓉說,最好的醫療險當然是有得賠、額度又夠、且能保障終身。
所以第三階段的「保單好不好」,通常是針對高預算族群。消費者有一定的預算,任家蓉才會跟對方談到第三階段,就是這東西很好,付了一陣子之後可以保障一輩子,而且額度非常夠。
這也代表,消費者挑選醫療保險時,至少要完成第一個階段「有沒有得賠」的檢視,以及第二個階段「賠得夠不夠」,以這兩個基礎點作為醫療險最重要的挑選關鍵。
任家蓉說,不管小孩子、上班族或退休人員,醫療保險都是必備品,必須架構在全民健康保險之上。醫療行為發生時,產出的費用非僅住院費用,可能有很多因住院而產生的看護或其他治療方式衍生費用。如果只是設計簡單的醫療險,在未來的狀態下一定不夠用。總而言之,從財務安全的角度,人們的收入是有限的,卻可能因為醫療或意外事故面臨支出無上限的恐懼,買到足夠的醫療保險,其實是現代人在做財務結構時,必須優先考慮的關鍵因素。
※ 歡迎用「轉貼」或「分享」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;未經授權,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